js3845金沙线路

【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16】专访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奖者——苏包顺

2022/4/26 21:33:51 次浏览 分类:思政专栏

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奖者——苏包顺

      冬末春初,记者穿过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位于大理市挖色镇大城村凤尾箐的大理市林韵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韵科技”)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林地里种满了中药材,在秸秆的掩映下,犹如裹上了一层“冬衣”。


结缘中药材 开启创业之路


       苏包顺出生于1980年,是漾濞县平坡镇石坪村甸头社人。2001年毕业于云南省粮食学校食品工程专业。
       毕业后的苏包顺经亲戚介绍来到了巍山县绿源林果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工作勤奋很快就从一般临时工升职到管理人员岗位,掌握了基本的果园种植技术,在人员管理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他也慢慢爱上了种植业。“2001年毕业以后我就参与了绿源公司的种植,因为工作需要,2008年又到云南农业大学上函授,学习栽培与技术专业。一直以来都在从事农业专业。”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包顺在昆明农产品博览会上遇到云南省农科院的一位老师,在交流中,得到林下作物复合种植的启发,“但种什么,是否适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一直困扰着我。有一天在果园边遇到几位挖草药的老乡向我讨梨解渴,我看到他们篮子里满满的都是白芨,他们说今年很好卖。后来看到很多种地的老乡也都去山上挖白芨,就有了在梨树下试种白芨的想法。”苏包顺告诉记者。
       “第二天我就在公司会议上提出了在梨树下试种白芨的想法,公司领导勉强同意,但风险让我自己承担60%,由于心里没底,我买了种子只试种了一小部分,采挖以后卖了七八万元。”
       首次种植,苏包顺没有经验借鉴,栽种、管理等全凭感觉。此后,他一直关注白芨生长和市场行情。经过三年的孕育,白芨进入收成期。2013年9月,苏包顺的5亩白芨获得了丰收,累计收益超60万元。
       看着如此庞大的收益,苏包顺有了中药材种植的想法。“我发现种植中药材比发展水果产业好,就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发展中药材种植。”
       经过近10年的积累,苏包顺有了一定的药材种植经验、管理技术和资金,具备了自主创业的条件。“2014年11月,我用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和自己的所有积蓄,找了几位合作伙伴,注册成立了大理市林韵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寻找中药材种植的理想之地,苏包顺先后走访了普洱、大理等地,经过多方比较,最终在凤尾箐流转商品林地和耕地5000多亩,主要经营林下中药材和水果绿色有机种植、加工和销售。苏包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


借助产学研 破解种植难题


       在种植初期,苏包顺还没有掌握育苗技术,种苗需向外采购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培育,成本高,收益低。为此,他积极组织建立种苗繁育基地,组建专家团队,研究直播育苗技术。“我们公司和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大理大学、大理州农科院、大理州林科院等都有产学研和技术方面的合作,白芨直播育苗和滇黄精育苗的出土周期缩短了一半,出苗率提高到了85%到90%。”
       经过长期研究,苏包顺实现了白芨直播育苗7个月出圃率达81%。同时,通过黄精种苗快繁,实现黄精育苗6个月出苗率达86%,解决了中药材种源供应的难题。
       回想起第一次看到种苗培育出来的情景,苏包顺露出了笑容。在他眼中,每一棵中药材都像他的孩子一样,让他倾注了无尽的努力和心血。
       到2020年底,林韵科技已种植白芨、滇黄精、滇重楼等中药材2180亩,建成生态观光果园1000多亩,其生产的白芨还获得“大理州5大名药”的第一名。
       从2015年到2021年的6年时间里,苏包顺参与和承担了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大理州林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等8个项目的实施,个人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3项、云南省中药材滇黄精良种1个,参与编制大理州地方规范“白芨生产技术规程”,获“大理州林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科学技术成果证书,3次被云南省科技厅授予“科技特派员”称号,获巍山县扶贫办“大理州巍山县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被巍山县农业农村局提名为巍山县农业产业致富带头人,参与撰写云南省科技书刊《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质量标准研究》,参与编写申报白芨、巍山红雪梨、玉香梨等云南省林木品种申请。2021年获得第四届“大理州创业青年州长奖”,今年获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

助农稳增收  中药材里寻“黄金”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5年,根据当地生态气候和药材种植收益,苏包顺种植了200多亩白芨,长势喜人。但2018年大理遭遇大旱,白芨半数枯死,苏包顺痛惜地说,“那年干旱,差不多有200多亩药材全部干死,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那是相当困难的一年,也是给我打击最大的一年。”受重创的他回家看到家人,听着孩子叫“爸爸”,又重新振作起来,他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广泛筹集资金,在基地筹建了12个蓄水池、1条16公里的引水管道和覆盖2000多亩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解决用水问题,提高了白芨产量和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9年,累计采挖白芨400多吨,盈利326万元。

       谈起创业,苏包顺说:“创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做我们农业创业的更要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辛苦,遇到困难不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是最关键的,同时还要细心,要不断的学习。”
       “我们这一路走来,困难也比较多,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还有劳动力和技术的问题。幸运的是,我们属于大理市的洱海流域,从2018年到2020年,我们都得到了洱海流域的生态种植补助,这给了我们公司非常大的帮助;劳动力方面,我们就近优先录用基地附件的农户,每年在4万人次左右,发放劳务工资500多万,固定职工每年差不多有4万左右,临时用工1万多到2万。”
       吃水不忘挖井人。多年来,在企业谋求发展的同时,苏包顺还通过聘用临时工,提供就业岗位、技术培训的方式帮扶村民就地就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反哺社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当地老百姓稳定的收入主要有三块,一块是我们从当地流转林地土地支付的费用,第二块是在我们基地务工的劳务收入,第三块是他们在我们这里生产种植过程中能学到技术,回到家乡回到村里能通过种植药材和水果增收。”
       2021年,苏包顺还牵头成立了云南省基层专家工作站,建成了中药材储量产品粗加工车间,产值在原基础上提升15%左右。通过订单销售模式,产品远销安徽、湖北等地的制药公司,真正在中药材里寻到了“黄金”。
      对未来,苏包顺充满了信心。“目前我们还只是做了一个种苗的发育和绿色生态的种植。种植有两块,一块是水果,一块是药材。水果有梨、苹果、车厘子、樱桃和桃子;中药材主要有三大品种,滇重楼、滇黄精和白芨,差不多有1万多亩,每年产量在800到1000吨左右,年产值2600到3000万。下一步我们还想延伸产业链,到2025年,我们将建成一个集康养、旅游、观光、科研示范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地址:大理市海东新城蔚文街3号  官方网站:www.lhjwzt.com
滇ICP备1600927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邮编:671006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54号

2017 js3845金沙线路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