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农民,
却对庄稼一往情深;
她,不是科学家,
却痴迷农业科技。
整整36个春秋,
她跑遍了宾川山山水水,
倾心为农的足迹,
深深印在这片热土上。
她,
是宾川县植检植保站站长、
推广研究员何建群。
当好科技推广的领头雁
36年来,一项项技术研究转化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成果。
1986年7月,何建群从大理州农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毕业,来到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此后36年,她始终坚守在农技推广第一线,把最美芳华献给土地。
1997年7月,宾川县山地玉米大面积爆发粘虫危害,3.6万亩玉米的叶片上爬满了疯狂啃食的害虫。何建群带领同事一头扎进玉米地,揪起旁人避之不及的粘虫认真观察研究,一天工夫就拿出解决办法。通过及时防治,挽回了产量损失150万公斤。那年,宾川玉米获得了好收成,宾川也被列入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
从此,这个“治虫高手”逐渐从一名普通植保员成长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36年来,何建群走遍全县10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1000多个村民小组,主持参与了省、州、县科技课题项目70余项,完成农业新技术试验、病虫草害调查350余组。经常是白天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晚上伏案分析整理,两个馒头一壶水就对付一餐,宾川这块热土上,到处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
36年来,一项项技术研究转化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成果。她主持编写了实用技术书籍15本、农业技术培训教材9本,发放到农民手中22万册;主持制定省级、州级地方农业规范2个、绿色食品团体标准5个、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6个;每年发布农作物病虫简报12期以上,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开展培训633场次,培训人数超过6.4万人次。何建群与同事们一起引导宾川农民逐步走上科技兴农之路,成为宾川县农业科技推广的领头雁。
当好产业发展的护航者
为扎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病虫害、开展监测及试验示范,探索研究防控新技术。
宾川县是“水果之乡”,病虫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作为一名农技人,何建群全力抓好技术服务、解决技术生产难题,为全县水果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扎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病虫害、开展监测及试验示范,探索研究防控新技术。在她的倡导下,绿色防控新技术在葡萄、柑桔、石榴、蔬菜等作物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组织防治面积3568.26万亩次,挽回农产品产量损失53523.9万公斤;累计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60余万亩次,实现年节本增效3亿元以上。
作为柑桔病虫害防治技术负责人,何建群带头制定了《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全程参与无病毒柑桔苗木繁育并推广种植210万株,推动了宾川县柑桔产业的发展。
截至2021年末,宾川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2.6万亩,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21.5万亩,推广成效率达65.95%;全县水果年产量达77.15万吨,产值达70.58亿元,亩均产值居云南省首位,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当好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多年来,何建群在广大种植户心中,不仅是非常厉害的“科学家”,也是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2009年,小湾水电站库区群众移民到宾川县鸡足山镇新川村,为帮助移民群众发展葡萄产业,何建群主动提出挂钩联系新川村,与移民种植户长期“泡”在一起。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新川村的葡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移民群众的收入也逐年提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除了种植条件较好的坝区、缓坡,宾川县还有很多贫瘠的山地。为了帮助山区群众一起脱贫致富,何建群积极带动山区群众发展青花椒产业。目前,宾川县青花椒种植面积达4.62万亩,青花椒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2020年2月,宾川县的葡萄和柑桔出现大面积低温冷害。时值疫情期间,何建群和同事戴着口罩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制定出相应防控措施,指导群众恢复生产自救。由于处置及时,当年宾川县的葡萄和柑桔产量、品质没有受到影响。
“她讲的方法,我们听得懂。”“只要看到她,我们就放心了。”“她相当支持我们种植户。”多年来,何建群在广大种植户心中,不仅是非常厉害的“科学家”,也是值得信赖的贴心人。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也获得了“全国最美农技人员”“云南省农技推广大使”“苍洱霞光人才”等73项殊荣。如今,56岁的何建群仍默默奋战在农技推广一线,继续播撒农业科技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