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战役经过
一渡赤水:蒋介石调集中央军及川黔滇(四川贵州云南)的兵力,准备从四面八方围攻遵义。本来党中央打算从遵义北上进四川,但在赤水河东岸的土城(属于习水)遭遇到川军的顽强抵抗,在敌人越聚越多的紧急情况下毛主席决定西渡赤水(1月29日),成为红军著名四渡赤水战役的开始。
红军一渡赤水后,向西进入云南的扎西(今威信地区)。蒋介石赶紧又调度大量滇军和川军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扎西,大敌当前,红军总部决定二渡赤水河(2月18日),即向东返回(敌人空虚)。机动灵活的战术带来了消灭敌人的战机,红军先后攻占桐梓、夺取娄山关、再取遵义城,并适时消灭了中央军的两个师!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二渡赤水取得遵义大捷后,红军决定与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进行决战。但对手非常狡猾(其司令长期与红军交战)不轻易出战,凭借有利工事固守,使得我军在鲁班场和国民党军队的激烈交战中处于不利形势。随后红军紧急撤回至茅台、仁怀一带,并于3月16日晚,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
三渡赤水后,红军预定去的古蔺、叙永地区,国民党军队也陆续到达,并修筑堡垒工事。对红军来说基本是三面受敌,如果硬打不仅很艰苦还有可能再次落入敌包围圈。接下来,红军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四渡赤水(3月21日),(与三渡仅隔了几天时间)。最后在鸭溪白蜡坎一带突破敌军封锁,红军抵达乌江,开启了下一阶段的战斗。
战役结果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油画)
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