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6日至6月9日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这次全会规定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路线和纲领。在全会指引下,党和政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及各项经济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推动国家工业化发展准备了条件。
一、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各方面取得很大胜利:解放了除台湾和西藏以外的全部国土;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纷纷建立;制定新中国外交方针和指导原则;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经等。
但同时,党在前进的路上还有许多困难亟待解决。当时,台湾和西藏等地尚未解放;在一些新解放区,大批国民党残余力量同当地恶势力勾结,同人民政权相对抗,严重危及社会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和稳定;在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仍然在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城市,从旧中国畸形经济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私营工商业,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发生遭遇困难。
二、会议的主要议题和主要内容
这次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即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毛泽东主持会议并提交《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其中所提各项方针政策为全会一致同意,成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行动纲领。
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国际形势,强调“目前的国际情况对于我们是有利的”,着重探讨国内形势和应完成的主要任务,并指出:“人民政府在最近几个月内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争取了财政的收支平衡,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全国人民用交粮、纳税、买公债的行动支持了人民政府。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报告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一致团结起来,做好八项具体工作,包括:(一)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二)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巩固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物价的稳定;(三)人民解放军应在一九五○年复员一部分,保存主力;(四)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五)认真解决好失业问题和进行灾民救济工作;(六)认真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克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倾向和迁就主义倾向,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七)坚决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同时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八)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指示、关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指示、关于全党整风的指示。
毛泽东还在全会上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对书面报告作了说明,深入解释了贯穿报告的战略策略思想。毛泽东指出:在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胜利的形势下,我们面前还有很复杂的斗争,还有许多困难。在土地改革中,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对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就是要求在全局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孤立、打击当前主要敌人,掌握工作主动权。这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经济社会矛盾、提升全党战略策略意识的一个重要的指导。
此外,在这次全会上刘少奇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陈云作了《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报告》,聂荣臻作了《关于人民解放军整编问题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外交工作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薄一波、安子文、胡乔木分别作了关于税收、党的组织工作以及整党工作的专题报告。
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反映了党刚刚执掌全国政权时,对如何处理社会转变时期的社会矛盾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并相应制定了稳健的发展战略,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争取国家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反映了党刚刚执掌全国政权时,对如何处理社会转变时期的社会矛盾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并相应制定了稳健的发展战略,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争取国家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