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845金沙线路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党史17】吕梁精神

2021/4/7 21:52:22 次浏览 分类:思政专栏

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吕梁涌现出贺昌、刘胡兰等杰出代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革命。

      吕梁山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贺龙同志在此生活、战斗了11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转移途经吕梁时,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活》两篇著作,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奋斗足迹

      193711月 太原失守以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导地位。随之,八路军开始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一一五师除一部继续创建晋察冀根据地外,主力南下,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一二0师继续创建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及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6814日至91日 太岳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展开同蒲铁路中段战役,歼敌1.2万余人,攻克洪洞、赵城等5座县城,控制铁路130余公里。太岳和吕梁两区联成一片。

  19461122日至194711日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发起吕梁战役,攻克中阳、石楼、永和、大宁、隰县、蒲县等县城,歼敌1万余人。

      194744日至5月上旬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晋南反攻战役,共歼敌2.2万余人,晋南地区除临汾、安邑、运城外全获解放,吕梁、太岳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71217日至28日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吕梁军区独三旅、太岳军区二、三军分区的4个团发起运城战役,歼敌1.3万余人,运城获得解放。

    194837日至517日 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及太岳军区、吕梁军区各一部发起临汾战役,歼敌2.5万余人,临汾获得解放。至此,晋南全境解放。

精神解读

      伟大的事业孕育出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吕梁精神是在吕梁山脉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吕梁人民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

吕梁精神的基本内涵

       “吕梁精神总体概括为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其中艰苦奋斗是基石,顾全大局是核心,自强不息是精髓,勇于创新是灵魂。

      “艰苦奋斗吕梁精神的基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弘扬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吕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吕梁人特有的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奋斗精神,体现为不畏艰难、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勇于胜利的精神本质。在战争年代,依靠吕梁山这一天然屏障,在艰苦的环境下,以吕梁为核心地带的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成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延安通往各解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党中央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今天,艰苦奋斗精神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上升为一种政治本色,意味着要保持一种艰苦创业、勇于献身、昂扬向上的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体现了革命老区精神的共同特质。

      “顾全大局吕梁精神的核心。顾全大局就是要增强全局意识,坚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思想的核心表现,需要甘于奉献和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始终表现出甘于奉献、无私无畏、勇于牺牲、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养兵十万,牺牲一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涌现出了贺昌、刘胡兰、刘少白等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将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置之度外,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吕梁人民更是识大体,顾大局,为全国人民奉献资源。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出吕梁人民甘于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崇高人生价值观。顾全大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价值追求。

      “自强不息吕梁精神的精髓。《周易》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吕梁儿女汲取了数千年形成的中华主流文化——黄河文化融汇百川而成其大的不断进取的文化乳汁,形成了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特质,同时,又依靠吕梁山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坚毅果敢、艰苦创业的优良品格,一代又一代的吕梁英雄儿女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英勇顽强、锲而不舍、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反映了吕梁人民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候,吕梁人民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矢志不渝,靠的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自强不息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赋予了吕梁人民新的追求。一方面,它要求强化追求意识,摈弃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安于现状的思想,要有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进取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穷则思变、尊重规律、艰苦创业的意识,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图强,实现吕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气质。

      “勇于创新吕梁精神的灵魂。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表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吕梁要在艰苦、落后的客观条件下实现奋力赶超,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走超常规的创新之路。吕梁的历史因素和自然环境赋予吕梁人民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特质,表现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气质,也就是要敢当弄潮儿,敢为天下先。吕梁是贫困地区,实现赶超必须走跨越发展的非常规的创新之路,要以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魄力不断开拓新局面。革命战争时期,吕梁兴县蔡家崖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吕梁诞生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1937年共产党人刘少白创办的兴县农民银行是抗战时期我党创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山西境内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银行。改革开放时期,离石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的实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1992年,吕梁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拍卖四荒,开了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先河。1994年吕梁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条大政策写进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吕梁更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吕梁速度,成为山西发展最快的地区。如今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吕梁更要抓住国务院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重要的机遇期,结合吕梁实际,继续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市委提出的五三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为实现吕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勇于创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生生活力。

      因此,吕梁精神形成的内涵,从纵向看,涵盖了各个时期吕梁精神的不同特点;从横向看,它同其它革命老区精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体现了共性,又体现了个性;既体现了传统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既体现了文化特征,又体现了地域特征,是对吕梁精神的高度提炼和全面概括。

精神意义

     吕梁精神作为山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吕梁人民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吕梁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体现。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吕梁精神都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今天,弘扬吕梁精神,既有文化创新的理论意义,也有指导社会的实践意义;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当前的现实需求。

  吕梁精神具有文化创新的理论意义。

  文化是精神之根基,精神是文化之灵魂。吕梁精神基本内涵的形成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是对吕梁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基础上,整合、提炼、概括出其基石、核心、精髓、灵魂。吕梁精神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吕梁精神具有指导现实的实践意义。

  指导实践是理论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吕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梁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尊重吕梁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吕梁人民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是吕梁人民乃至山西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结晶。

  吕梁精神具有传承文化的历史意义。

  吕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吕梁精神深深植根于有数千年历史的黄河文化。

  吕梁精神具有凝心聚力的时代意义。

  精神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一种真正的科学的精神往往能超越其所产生的时代,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吕梁精神是在事关革命全局、民族大义、国家前途、人民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民族气节、革命情操和革命原则,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持久的时代意义。

弘扬吕梁精神

  吕梁精神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吕梁精神始终显示出旺盛生命力,推动吕梁老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弘扬吕梁精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弘扬吕梁精神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弘扬吕梁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才能从根本上弘扬吕梁精神。

  弘扬吕梁精神要树立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弘扬吕梁精神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吕梁精神真正成为吕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弘扬吕梁精神的最高价值取向。

  弘扬吕梁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提高和深化对吕梁精神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吕梁精神的内容,把握吕梁精神的实质,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把吕梁精神作为推动吕梁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用吕梁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奋发图强,培育吕梁英雄,打造吕梁速度,创新吕梁模式,展示吕梁形象,以此推动吕梁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吕梁英雄

   革命先驱——张叔平

     张叔平(18971928年),原名张秉铨,方山县大武镇人,革命英烈。民国1210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太原团地委组织主任、中共太原小组负责人、中共太原支部书记、上海杨树浦部委书记、浙江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在杭州牺牲。

 

   早期革命家——贺昌

      贺昌(19061935年),原名贺颖,又名其颖,字伯聪,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属柳林县)人。19353月率部向粤赣边突围,10日于江西会昌河畔遭国民党军伏击,与时任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人一起壮烈牺牲。

  贺昌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青年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高级党务工作者,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共中央委员中最年轻有为精通多种领导工作的英才。

 

   抗日英雄——蒋三

      蒋三(19121942年),原名万寿,山西汾阳人。19383月,日军侵占汾阳后,目睹日军暴行,愤恨难平,即辞别老母,参加工卫旅组织的县游击大队。1942718日,刚从城子开完会回到唐兴庄,即遭到裴会镇据点10多名伪军的伏击,他毫无惧色,英勇抵抗,打到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时年29岁。

  革命英雄——刘胡兰

  刘胡兰(19321947年),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7112日,阎锡山部队突袭云周西村,刘胡兰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毫不畏惧、视死如归,以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牺牲在敌人铡刀下,年仅15岁。她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81日,中共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地址:大理市海东新城蔚文街3号  官方网站:www.lhjwzt.com
滇ICP备1600927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邮编:671006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54号

2017 js3845金沙线路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