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的这篇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后,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故事渊源
愚公移山是我国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上天,将山移走的故事。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特别有毅力,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精神内涵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领导人与愚公移山精神
对于愚公及其子孙所要完成的“挖山”任务,即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部“长剧”,毛泽东进行过多次勾画和设计,是一位开拓性的“编剧”和“导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中叶,毛泽东反复构思着这部“长剧”的长度和分段。一段时间,毛泽东的蓝图着眼于“今后几十年”。“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毛泽东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邓小平估算将于21世纪中叶实现,设计目标是一个比“发达社会主义”“强大的社会主义”等更容易量化评估的动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之后邓小平又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使我们国家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强国之林,还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对于这一点,我们务必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到克勤克俭、励精图治。”——江泽民
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来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胡锦涛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并将其放到广阔的历史视野里进行阐述。他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这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此后,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为了实现中国梦,要“一代又一代”地为之艰苦奋斗。——习近平
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意义
愚公移山精神是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根本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无论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还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都需要进一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以愚公移山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锻造为人民开创千秋幸福伟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唯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党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挖山不止的勇气,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
弘扬和实践愚公移山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愚公移山精神最为本质、最为动人的特征是深切的为民情怀。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愚公移山精神体现为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地走“有温度”的而不是“冷冰冰”的群众路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的担当道义,建设能够担山填海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愚公移山精神鲜明的特征是担当精神。愚公为子孙的未来担当,子孙为愚公的远见卓识担当,共产党人要义无反顾地为人民担当。面对决胜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破解“六稳”“六保”的工作难题,每一项工作都无异于一座大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善作善为,为开创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千秋伟业作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